admin

希望ol辅助论坛(希望ol辅助哪里买)

admin 游戏攻略 2024-06-27 43浏览 0

2023年12月17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六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一分论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基础理论研究”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402顺利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莅副教授出席论坛并担任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姚遥同学担任主持人。

山东大学博士生王立文以《资本与劳动的形态转型、关系嬗变及其校正途径》为题展开了讨论。文章认为,资本从“一般形态”向“数字形态”运演的逻辑主题决定了劳动形态副题的进阶被动性,资本对劳动的主动性构成“资本—劳动”经济关系的一般形式。当“数字”被建构为“资本—劳动”经济关系新图式,成为资本增殖的新工具,资本与劳动的悖反关系进一步无形化、隐蔽化。在“数字”状态下,“资本—劳动”一般的“物化”劳资关系转换为在预期“利益”基础上的数字资本对非物质劳动的实质性控制。因此,在“数字”状态下所引发的劳资对立的现实性问题的校正途径在于:回归数字劳动主体界域,重塑生产与休闲边界;以法的形式规制数字资本无序化扩张和强化劳动的法治规范化程度;“以劳为本”释放“劳有所值”主体空间,重构和谐数字劳资关系命运共同体。

展开全文

希望ol辅助论坛(希望ol辅助哪里买)

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生吴宏伟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外化和私有财产关系辨析——基于对“循环论证”问题的考察》为题,指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否存在“循环论证”问题是学界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而“循环论证”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的一种误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中,马克思是从批判国民经济学出发,用国民经济学的语言和规律去阐释问题的。准确把握异化、外化和私有财产三个关键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是破解“循环论证”的关键。外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外化劳动产生基于自身劳动基础上的私有财产,而由于私有财产权的社会分化,私有财产才具有了资本的属性,进而产生了异化劳动。马克思在第一手稿的最后提出要研究异化劳动的起源和私有财产的本质,这对于理解劳动从个体向社会的转变具有关键意义,而这一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打破了“循环论证”。

希望ol辅助论坛(希望ol辅助哪里买)

王莅老师对两位同学的优秀论文给予点评。他指出,王立文同学的论文视角独特,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视域内用“资本—劳动”关系思路对当前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从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文章提及的数字资本主义能否真正代表资本主义新发展阶段仍是存在争议的问题,需要结合工业革命4.0的技术基础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吴宏伟同学的论文选题深刻,观点清晰,论证明确,但在讨论具体概念时需要做好对概念史的辨析与厘清工作,从原始手稿出发与学界的研究者进行同一层面的讨论。

清华大学博士生郭军炜以《相称平等与实质平等:卢梭与马克思平等思想的亲缘性和差异性》为题,从卢梭和马克思关于平等思想的对比展开讨论,指出卢梭的相称平等建立在对私有制的批判上,要求个人所得和社会地位必须与个人的能力和贡献成正比;马克思则主张真正的平等不仅要考虑个人的能力和贡献,还要注意到个人社会关系的差异,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与此同时,MEGA2的文献学成果证明了马克思对卢梭的“特殊关注”,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笔记》中大篇幅地摘录卢梭的相关论述,着重关注了私有制和不平等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卢梭平等思想的“高度赞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马克思的认可。但二者的平等思想存在本质区别。卢梭对不平等的批判是在道义层面,主张用立法和教育来解决这一问题;而马克思则侧重于揭露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主张不平等问题的解决根本上要靠发展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

云南大学博士生高佩璐以《论马克思辩证法回归“生活世界”的存在论意义》为题,从对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的比较中论证了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扬弃,并认为马克思辩证法作为关于现实生活世界的辩证法,在“生活世界”的“实存”和“应然”状态中揭示了社会历史规律的辩证发展,在现实的人的历史实践活动中使历史唯物主义超越了一般历史科学和传统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得以成为“真正的实证科学”,从而奠定了辩证法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指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下,马克思辩证法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将辩证法从纯粹的思维领域中解放出来,以辩证法观照人的现实生活,追寻人的存在的真谛。

华侨大学硕士生陈晓燕以《何谓真正的实证科学?——基于马克思恩格斯与孔德的比较视域》为题,聚焦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实证科学’的新赋意”、“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是自然科学范式吗?”“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是对立的吗?”三个主要问题,并以马克思恩格斯与孔德的比较视角展开了论述:一方面,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并非从属于自然科学范式,而是在认识论维度或知识论立场上归属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言的一般科学与历史科学,具有解释世界的效应。另一方面,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与旧形而上学或传统的思辨哲学相斥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本体哲学在对哲学的反判与重构中为“真正的实证科学”提供哲学世界观的支撑,这也意味着“真正的实证科学”具有改变世界的效能。基于此,“真正的实证科学”不是数理的自然科学范式,而是内蕴实证与规范的“哲学—科学”模式。

王莅老师对三位同学的优秀论文给予点评。他指出,郭军炜同学在文献史实与论证方面细致且充分,在对MEGA2材料的选取和利用上也比较准确。但就马克思与卢梭的理论对话而言,文章对平等问题的讨论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错位,可以考虑沿法国大革命线索深入分析马克思和卢梭的思想路径,就二者关于“civil society”的不同阐释等方面进行更广泛的直接性对话。高佩璐同学的文章则呈现出了马克思与现代哲学紧密相连的部分,王莅老师指出,聚焦《德意志意识形态》,并把马克思作为传统哲学的终结者对于理解“生活世界”十分关键,更进一步地研究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的断裂问题可以从马克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去思考。陈晓燕同学的论文切入点具体巧妙,对马克思与孔德的对比分析细致丰富,而针对“实证”概念,在对比马克思与圣西门、孔德主义的基础上,还可以同时以德国历史主义传统为参照。同时,注意在进行概念考订与词频统计时选取原始材料,增强研究的可靠性。

分论坛一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基础理论研究”这一主题,结合原著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通过几位同学的精彩报告和王莅老师的专业点评,参会同学在论文报告及与老师的交流中深化了对学术问题的思考与认识,开拓了学术视野。第六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一分论坛圆满结束。

文字:研究生会 姚遥 王雨馨

图片:研究生会 郝翎羽 吴雪晴

编辑:新媒体中心 邹欣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希望OL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浏览有关 希望ol辅助论坛 的文章
发表评论